| 南邮联合主办“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”学术座谈会 |
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7 浏览次数: 102 文章来源: 社会与人口学院、社会工作学院,社会科学处 |
|
10月25日,“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”学术座谈会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举行。南邮党委书记郭宇锋致辞,中国社会学会、社会变迁研究会及江苏社会学界专家出席会议。
会议现场 会议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、中国社会学会、社会变迁研究会、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,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学部委员工作室、南邮社会与人口学院、社会工作学院承办。与会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,研讨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方向。 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李友梅指出,社会学界要锚定“自主—创新”,在理论阐释、经验总结与话语建构上展现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;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议题,形成原创性、前瞻性研究成果,打造具有标识度的学理创新与政策建言体系。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提出,社会学在新时代应担当“四个角色”,做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者、社会政策的建言者、社会风险的预警者、社会文明的推动者,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与学理自觉统一,在中国经验中提炼可解释、可传播、可对话的概念与理论,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撑。 江苏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强调,江苏是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策源地与理论生长地,要把江苏打造为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点与实践点。要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大议题,推进“学科—学术—话语”一体化建设,形成原创性、引领性、标识度成果;加强省内外协作,建设高水平智库与多层次传播体系,贡献“江苏样本”“江苏力量”。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主持会议时表示,立足中国经验的知识创新,正在为全球社会学贡献独具魅力的中国方案。全省高校、社科类学术社团及各类社科研究机构,要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,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的生动实践,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,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 李培林、李友梅、宋林飞、杨典、田毅鹏、文军与陈云松等知名学者,分别作题为“‘十五五’时期: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——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”“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:从理论到实践”“费孝通的现代化探索与我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”“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”“后西方和新东方:东亚的新发展社会学”“新发展理论探索:中国乡村的新内生动力”和“数智时代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新机遇、新构想”的主旨发言。 与会专家认为,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实践,坚持人民立场与国际视野相结合,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与民生关切,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与高水平智库产品,持续提升中国社会学的解释力、影响力与传播力。 (撰稿:解晓娜 初审:刘晓峰、戴兆骏、骆公志 编辑:王存宏 审核:张丰) |
仙林校区地址: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9号 邮编:210023 三牌楼校区地址: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 邮编:210003 锁金村校区地址: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邮编:210042
联系电话:(86)-25-85866888 传真:(86)-25-85866999 邮箱:njupt@njupt.edu.cn
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419号 |苏ICP备11073489号-1
Copyright ©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